查看原文
其他

今天,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人的家教智慧 | 我是朗读者

2017-06-25 于洁 人民教育


读给你听


央视的《朗读者》节目火爆荧屏,相比于其他综艺节目,《朗读者》让我们重拾对文字的感动和敬畏,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。而这种感动、敬畏和力量,在校园和教育生活中是最常见的。


所以,我们邀请你,你可以是老师,可以是学生,可以是家长,邀请你拿起书,把你喜爱的文字读给大家听,跟大家分享那些最让你动容的文章。相信这种朗读会给你自己,或者你的学生、老师、父母、孩子,还有陌生人,带去心灵的洗礼、成长的智慧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人生的温度。


我是朗读者,让我读给你听。


你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诗歌、散文,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录制成音频视频,说说你选择做朗读者的原因,选择这篇诗歌或散文的意图,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,并结合诗歌或散文说说自己的生活、经历或故事。


音频或视频和文字,请发送到905366878@qq.com。


今天的朗读者是来自江苏省昆山葛江中学的于洁老师。


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于洁老师认为,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,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。中国古代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,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家训篇章。


《中国人的家教智慧》一书精选了孔子《庭训》、孟轲母《母训》、朱熹《与长子受之》、《曾国藩家训》等100多篇具有现代教育价值的家训,体现了100多位有成就的家长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。于洁老师从书中摘选了《颜氏家训》第二篇《教子篇》中的三段内容,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怎样当好父母、做好家庭教育,以及作为老师如何做好学校教育。



《颜氏家训》(节选)


01

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,

要抓住教育的良机


古者,圣王有胎教之法: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书之玉版,藏诸金匮。生子咳嫕,师保固明,孝仁礼义,导习之矣。凡庶纵不能尔,当及婴稚,识人颜色,知人喜怒,便加教诲,使为则为,使止则止。比及数岁,可省笞罚。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吾见世间,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;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诃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。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”是也。俗谚曰: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”诚哉斯语!



译文


古时候,圣明的君王有胎教之法:王后怀孕三个月时,便离开王宫,单独居住在别的宫殿里,眼睛不看邪恶的东西,耳朵不听狂乱的声音。王后所听的音乐、所进的饮食都用礼法加以节制。圣王把这套胎教法刻写在洁白的石板上,保存在金属制成的书柜中。王后生产,孩子在襁褓中,就为他请懂得孝仁礼义的老师进行劝教诱导。


平民百姓家虽然没条件这样做,但也应让孩子在年幼天真时,懂得看大人的脸色,知道大人的喜怒,严加教诲。让他做就得做,让他停就得停。等他长到几岁,便用不着鞭打惩罚了。父母亲威严而慈爱,那么子女便敬畏谨慎而生孝心。我看见人世间有些父母,对孩子只有溺爱而不加管教。往往不能使孩子孝悌知礼。孩子的饮食行为方面,放纵他们的欲望,该劝阻的地方反而夸奖,该呵斥的时候反而一笑了之,孩子长大后,便以为那些都是礼法所允许的。等他养成了傲慢的习惯才加以制止,把他鞭打至死都不能树立父母的威严,反而使他怨愤日盛而增加对父母的怨恨,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。


孔子说:“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一样,习惯成自然。”就是针对幼年教育而言的。民间谚语说:“教育媳妇要在她刚进门时,教育孩子要趁他年幼时。”此话对极了。


朗读者点评


在这段文字中,我们看到了古人很重视早期教育,主张教育要从小抓起,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。孩子在小时候的可塑性很强,是教育的良好时机。现在很多父母,孩子小的时候万般宠爱,没有给孩子立规矩,以至于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,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。所以说,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容易,越晚越被动。一旦形成了坏习惯,成年之后便很难改变。老人们常说“三岁看老”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

02

严慈相济,

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


凡人不能教子女者,亦非欲陷其罪恶;但重于呵怒,伤其颜色,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。当以疾病为谕,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?又宜思勤督训者,可愿苛虐于骨肉乎?诚不得已也。


译文


凡是没有教育好自己子女的人,也并不是有意让孩子陷于罪恶,其根本原因是不愿意对孩子呵斥发怒。他们可怜孩子痛苦的脸色不忍心鞭打孩子,怕使他皮肉受苦。对他们应拿治病来打比方,对病人哪能不用汤药和针艾去治疗呢?试想那些经常监督训斥管教自己孩子的人,他们何曾想虐待自己的骨肉呢?


朗读者点评


在教育子女上,家长要慈与严结合,不能溺爱。家长对子女的爱应是内在的,外在的定规矩、勤督训很有必要,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。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“不”。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,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一味地溺爱,让孩子没有规矩,没有应有的约束,也有的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,受不了一点挫折。与此对比的是,有些家长对孩子宽严相济,爱教结合,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

03

 对孩子要“均爱”,

不能顾此失彼


古者,圣王有胎教之法: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书之玉版,藏诸金匮。生子咳嫕,师保固明,孝仁礼义,导习之矣。凡庶纵不能尔,当及婴稚,识人颜色,知人喜怒,便加教诲,使为则为,使止则止。比及数岁,可省笞罚。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吾见世间,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;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诃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。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”是也。俗谚曰: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”诚哉斯语!



译文


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,但很少有平均施恩的。从古到今,偏宠造成的危害很多。贤良聪敏的孩子固然应该受到奖赏,愚昧迟钝的孩子也应当被怜惜。偏宠孩子的人,虽然是想让孩子多得到些好处,但更会使他因此而招来灾祸。春秋时共叔段之死,完全是他母亲偏心造成的。汉代赵隐王遭到毒害,也是他父亲过于宠爱带来的后果。刘表亡家灭族、袁绍地分兵败,都可以作为偏宠之害的明显的引以为戒的例子!


朗读者点评


家庭教育一定要遵循均爱的原则。在多子女的家庭中,不能因子女长相、智愚、性格等的不同而有所偏爱,用宽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。应该要一碗水端平,一视同仁。特别是现在开启二胎家庭模式,我们发现一些家庭的老大很有失落感,家长的厚此薄彼让敏感的孩子内心受到创伤,脸上失去阳光的笑容。这样的情况要尽量避免。太偏宠其中一个孩子,必定会给两个孩子都带来害处。


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。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,孝文化、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。目前,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,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。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,希望今天重温《颜氏家训》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发。


文章来源 | 摘自《中国人的家教智慧》,翟博主编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

微信编辑 | 宋晨曦


推荐阅读

沈茂德:永远要记住,知识重要,教养更重要

教师必读,2017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最新通知来了!

清华学霸: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!初中才知道就太晚了

别舍不得孩子吃苦,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


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

投稿、合作请联系905366878@qq.com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